就是一眨眼,离开象牙塔去工作已经好些年了。

友情提示:这是一篇略显杂乱又无序的文章,请慎重阅读。

2015 年春,成都,第一份实习工作

记忆中我应该是从 2013 年开始做微信公众号的,也算是全国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那会的公众号不像现在市场和业务如此成熟,我在开始之前琢磨这几个问题好久,最终终于下定心思开搞,这几个问题分别是:

  1.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公众号?
  2. 哪些人会看我的公众号?
  3. 我可以从中收获什么?

我的答案可能已经过时了,但哪怕在 2020 年的今天你忽然打算写公众号,我觉得你也可以想想这几个问题。

那一年我刚大二,正是苦于满身功夫不知道如何发挥的时候。刚好加入了学校的团委宣传部,作为一个三不会(不会写新闻稿,不会拍照片,也不会画版画)的无名小卒隐隐约约觉得公众号可能是以后的一个趋势,于是天天找团委的谭老师变着法说服她同意以学校的名义做一个公众号,最终以“成功获得的荣誉是学校的,失败要肩负的责任是我自己的”为由,正式开始了我的公众号之旅。

之后的日子里,我尝试了几乎能想到的所有方法,做了很多以往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在 2015 年的时候把学校的微信排名做到了多个好几个排行榜中的全国第六,四川第二(也可能是第四)的成绩,痛痛快快的证明了一把自己(当然也证明了所有的小伙伴们,团委宣传部被单独拉出来升级为校级机构全媒体中心)。

因此我就在大三的上学期被罗老师推荐到省政府去当实习生了,一起实习的实习生几乎都是川大,西南交大,电子科大的硕士博士生。按老师的话说,每个学校都会推荐一些同学,但是你应该是真正靠自己能力冲进去的。

很感谢谭老师、罗老师、李老师,还有团委和学校的各位老师,多姐,敏姐,健哥和各位学长学姐,能让我在大三的时候不上课去实习。不过对于当时的我,倒是因此明白了只要付出就可能有好结果,所以要坚持努力。

2015 年夏,深圳,去腾讯参加夏令营

因为前面一门心思做微信,也机缘巧合认识了很多腾讯的前辈和朋友。有一天正在学习剪辑视频,忽然腾讯的叶子姐姐和我说“最近没事的话,要不要来参加下今年的鹅厂夏令营?”

毫不压抑心中狂喜就答应了叶子,不过对于当时还没有多少积蓄的我,这趟夏令营往返路费可真的是个大问题。腾讯答应帮我报销去程的机票,我得在 3 天内找到返程机票的钱从哪里来,往返加一起一共小四千块。

不过我没有去和爸妈要,而是想去我所在的实习部门碰碰运气,问问张老师能否预支我一个月实习工资,加上自己以往的积蓄,车马费应该绰绰有余。没想到张老师在听到我的想法之后特别爽快,和我说“年轻人就是应该多出去闯闯世面”,并且叮嘱我多看看这个世界。没有预支下个月的实习工资,而是单纯给我批了一笔钱,还把处里的单反借我。

之后,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听腾讯的总监告诉我们怎么去和 Riot 谈合作引入英雄联盟,怎么全球各个国家飞来飞去,搞定百代索尼滚石等不同唱片公司的歌曲版权并且引入国内,也针对 QQ 做了需求设计且真正的被采纳,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上可能有无数种可能性,因此对互联网心生向往。

2015 年秋,深圳,第二份实习工作

受益于那一年的鹅厂夏令营,我真切的感受到互联网的“开放,包容,无限可能”的生命力,也因此觉得在政府那种朝九晚五的打卡生活并不适合我,在和张老师,陈老师做了告别后,就离开了实习岗位,还记得当时处里的各位老师给我办了一场离别聚会,直到现在我也十分感激各位老师对我的照顾。

机缘巧合,后来加入了一家腾讯系的创业公司,CEO和 CTO 都是在腾讯六七年的克里斯和大雄,产品团队的小强和文汉也是职场经验丰富意识超群,而且人超级 nice!能够解决所有困扰我们的行政和人力问题的大管家晓逸姐。每一位小伙伴都让我相信我真的归属于这个大家庭,即使是创业公司,所做的知识付费业务暂时不被市场认可,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了集体的成功而努力。

当然了,还有带我打开职业新窗的小丰老师。

小丰老师以“飞鱼船长”的笔名写了很多运营方面的文章,这些运营的文章也都能基于具体的运营场景分析出具体的痛点,并且鞭辟入里的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小丰老师真的很厉害,算是我看到过第一个“将努力和天赋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前辈。

当然了,不得不提我的墙墙,到现在我都很怀念有一个同龄人一起工作一起玩一起生活的记忆,更别提后面发现墙哥唱 JJ 的歌简直是一绝。后面小丰老师又带来了琛哥,琛哥作为女中豪杰也是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概念发挥的淋漓尽致。我忘不了和墙墙一起加班吃窑鸡的时光,也忘不了和琛哥坐在马路边聊家庭琐事的记忆。

一切的变化都在一年后的夏天,我要毕业了。

对了,忽然很想感谢克里斯和大雄,还有公司里的每一位同事。那段时间我第一次以实习生的身份,不要脸的住在公司里面(公司是一个在海边的公寓),暗中为我自己节省了很大一笔费用支出,不过公司里的同事也都没有说什么,即使是睡在睡袋和行军床上,我也依然觉得记忆仿佛被套上了美好的滤镜,真的很感谢每一位伙伴,每当我想到这里就会感觉到公司同事对我的善意满满,给大家深深鞠一躬。

2016 年夏,深圳,第一份正式的工作

记得那会是因为家里有一点变故,于是我在 16 年的 4 月请了个短假回家处理,后来又恰逢学校毕业,于是假期就从 4 月延长到了 6 月。

不过在我刚拿到毕业证的晚上,就接到小丰老师给我的电话“你走的这几个月公司的融资出了一些问题,我个人不太建议你回来继续实习,如果你有其他的工作机会还是去那些机会吧……”

在我走的那三个月时间里,公司忽然遭到了另一家竞争公司疯狂的知识产权诉讼(虽然我们胜利了一大半),但还是由于一些别的原因导致公司的业务不能继续开展,而当时又到了品牌建设的最关节关头,于是公司里的人只能干等着,什么都做不了……

第二天,琛哥也给我打电话“咱们原来公司的情况你也应该都清楚了,我这边有一个新的工作你要不要来试试,人员构成上更加腾讯系,你遇到的人会更厉害,你也会有更好的成长……”

于是,下定决心,我再一次冲向深圳。

相比于之前公司的知识共享领域还不太被市场接受,这家公司的出境旅游业务倒是有更加明确的客户,老板也用关系拉来了标杆客户来做背书,我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产品运营经历。

那一年里面做了很多事情,很多事情 leader 觉得不太好搞,但是愿意给我提供资源让我去试试,凭借初生牛犊的热情,我还硬是做出了一个还不错的成绩。记得我收到最高的评价就是苏哥和弗兰克说的“这件事只有你能做,别人都做不了。”

我也没有辜负老板的期望,产品运营互相不耽误,算是做出了还可以的成绩,也拿到表彰和升职的激励。

同样的,在这里我也收获了宝贵的友情。我还记得组织2 个部门的小伙伴一起出发去西冲,半夜在屋顶吃烧烤聊心事,第二天去踩沙滩看大海,录下海浪声的故事(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2017 年夏,成都,第二份工作

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我从深圳回到了成都。哪曾想到成都的工作真的很难找,以往在深圳不论用什么求职软件,三四天就能得到回复,而在我回到成都后,从第一天开始投递简历到收到 hr 的联系,一共等了 37 天。

我当时几乎在整个人崩溃的边缘,满满的都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不自信。有些实在的朋友和我说“你就是去深圳镀了金而已,其实自己的能力啥都没有提升,你还是一个普通的你,认清现实吧。”

为了生存,接连换了 2 份工作,有在物流行业做车企关系的公司,有针对留学生求职辅导一站式的教育公司,不过这两份工作给我的感觉都不怎么好。物流行业的公司里董事长挟资让高管战队,高管研发出生对于业务没有充足的话语权,公司里怨声载道又人人自危,我看不到好转的迹象也发现这件事压根无法解决之后就溜了。教育公司里的各个总监都是海外留学归来,身披四大和各种快消公司的管理岗经验,但我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老板对我的认可度很高,一度让我觉得在成都也能找到深圳的感觉,他也愿意给我资源让我去尝试,但我的业务主管却认为我应该从新手做起,所有的行为与变动必须汇报。就像是老板让我自由发挥涂抹一整面墙,但主管让我先构思设计完成一幅油彩画,我尝试好久仍然不知道如何捋顺我和他俩的关系后,和 Owen 聊了一场,就开开心心的走人了。

再然后,被涛涛和发哥面试,加入了创宇,正式转行为产品经理,我在创宇认识了很多人(还有能经常出来约饭可以给我一些人生建议的茂哥),也收获了无数认可,友情,开心,成长。

在业务上,我得到了晓玲姐的充分信任,尝试了很多新的方法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因为业务的需要和工作的状态被认可,微信里加了超过 200 位公司的同事,不仅是蒙蒙老师还是欢姐,上至 IC 下至新来的销售同事,收获了无数同事们“靠谱/有你在就很安心”之类的好评,以至于我到现在都觉得那段时间是“即开心,又有收获成长”(当然了,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愿意接纳加入这个家庭)。

当然,压力也很大,有一段时间频繁做噩梦,被实现产品需求,协商处理问题,调动资源这三座大山压得我无法呼吸。

压力越大,成长越快,1 年之后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居然要面对职场瓶颈了。深思熟虑,在当下的环境里暂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公司的环境也暂时不能给我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晓玲姐促膝长谈之后,选择离开创宇。

虽然离开了创宇,但我依然记得在公司年会被选为最佳时的发言,我说“希望今日我以创宇为荣,明日创宇以我为荣”。

2018 年夏,成都,第二份半工作

离开之后,我觉得应该与连续高强度的工作暂时切割一下,于是选择去海南给自己放一个小假。在去海南之前异常顺利的拿到了尼毕鲁的 offer,我也是第一次拿到管理岗的——内部系统开发部产品组 leader。

在拿到 offer 的时候收到了很多朋友的提醒,建议我在确定去之前“务必”提前了解对这家公司的评价,不要误入火坑。不过怎么说呢?年轻人的特征就是不信邪,那会我总想着“别人搞不定的事,说不定我能搞定呢?深呼吸,好好做就是”。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总而言之,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老人家们说的办公室政治。先是在背后被齐梦瑶冷嘲热讽“新来的产品好大的官威”,然后被她拍桌子训斥又被添油加醋的描述为我不会与她沟通,再然后就是被以“需要反思”为由停止了手头一切的业务,和王利民开会时做笔记被描述为不懂得尊重前辈,紧接着被像小学生生气一样被他俩人为的晾在一边“打入冷宫”,最后就是业务方好评满满的产品设计却被他俩包揽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在尝试和 hr 沟通,和 VP 沟通后都得到了一样的反馈“你说的可能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我们一定会处理当事人,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证据。”

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我也并不想再次赘述,之前也因此写了几篇思考复盘的文章。尽管以前共事过的朋友都认为这是明显的办公室政治,但在我发布文章后,我依然在怀疑这到底是否还是自己的错误。

直到我和后续接我班的朋友聊天,他说“我来之前一直以为肯定是你有问题才会离职的,没想到我也有被离职的一天,齐梦瑶真狠,这公司真黑啊……”

对了,好巧不巧,没过多久 hr 也离职了。

2019 年秋,成都,第三份工作

从尼毕鲁离职了之后,下定心思去新公司上班前要在网上提前看看口碑。于是后面去了成都本地一家面向军工行业的公司。去的时候我也没有想那么多,只要没有办公室政治一切都好说。

有的公司的确没有办公室政治,但可能会有别的问题。

这家公司就是这样,大部分成员都是研发出身,100 来号人的公司加上我只有 3 个产品,因为莫名其妙原因,研发和设计的小伙伴和我说“和你这样又懂技术,又懂业务的产品合作,前所未有的很爽”,有的研发小伙伴也愿意和我交流产品知识,思考我会怎么去思考,那段时间,我觉得我是被需要的。

不过后来,我发现公司内的 leader 对产品并没有那么重视,而与设计师合作时的抄袭,离职时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不明确的精力耗费上,又让我下定心思坚持要走。

这家公司离职的时候让我花费了无数的精力,作为一个懒人,我不怎么想花费精力在细枝末节上,我更想在专业的事情上,展示我的专业能力。我想加入的团队,在业务上每一份子都足够专业,在生活中又能亲切地让我感觉回到了家。

2020 年夏,成都,第四份工作

这同样是一份创业公司的产品工作。团队的背景,专业度,相处的同伴都让我感觉很好,我无数次在蒋蒋和别的朋友面前表露出对这份工作的满意,在专业上,有充足的长进与学习空间,在产品类别,又是我一直喜欢且实践的 2b 行业,我似乎第一次有感觉自己会变成我想成为的那种产品经理(虽然我也说不清他到底具有怎样的特点)。听起来似乎开心满满。

上班之前,蒋蒋其实还特地问了我关于公司的信息。坦率的说,创业公司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面试时我听到 hr 和在团队的专业性上的认可,并且承诺不会有不规则的流程与制度,我就心满意足了,于是我也因此说服了蒋蒋。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确很开心。

但最终,在情感上我无法感到被需要和信任,而异地的团队又认为我不能共情并且承担他们的期望,所以就选择分手离开。

坦白说,在业务和产品的场景上,这份工作有着充足的挑战和意义。但也有无法回避的缺点——异地办公。团队在成都只有我一个人,主力团队的小伙伴都在西安。跨越地点的沟通就像是两个在异地恋的年轻人,不论你多么努力多么想做些什么维持两个人天然因为距离的脆弱关系,但如果没有充足的情商或者经验,总会不太好搞。

第一天下班时,我见白天刚熟悉的其他业务的小伙伴下班回家,于是我询问成都 office 的 hr 作息时间,被告知需要和西安 office 的 hr 确定作息时间,于是我就直愣愣的问了下作息时间……

由于正在计划买房,在入职培训时我听到“入职次月购买公积金”的答复,于是和 hr 进行二次确认……

第二天就接到了 hr 的关切电话,在电话中 hr 和我说“公司那么多人,你是第一个问作息时间的,我们现在是创业公司,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有创业的精神,而不是把精力分散在其他的地方”,紧接着她又聊到公积金“每一个同事都知道当月入职次月购买公积金,更别提公司里还有主动放弃养老保险的同事,你为什么老关注这些细节呢?”,说完后,hr 就以后面的面试很多为由挂断了电话(然后 hr 就把这些事情全部告诉了老板)……

前往西安参加年中会的时候,询问 hr 是否按照邮件中同步的时间订机酒,hr 说“你去问你老板”,紧接着老板说“可以周五来,周天晚上不一定回得来,还是周一走吧”。原本我按照经验,觉得周末往返即能参加年会又不会影响工作,但如果真的要换一个角度来读,似乎还真的能读出“能少来一天西安就不多来,一点都不想融入团队和团队打成一片”……

后面我又尝试在收到老板的“提点”之后和 hr 沟通缓和下感情,但越描越黑。尽管 hr 一直和我强调“沟通,简单,直接,共情”的重要性,但她咄咄逼人的态度,喋喋不休的絮叨,频频打断我发言的态度,我明显感觉到这次沟通在浪费时间……

总之,这份工作,让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被异地恋牵挂的男猪脚,一方面确实希望和女主角走向 HE,但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要解决那些因为细节带来的各种情绪上的小烦恼,甚至屡次因为对方抗拒沟通的态度放弃。

不过也好,就像陈老师说的“这仅仅是一次遇人不淑,早点离开对你自己最好。难道你要潜移默化认同这种价值观吗?”

我学会了什么

坦白说,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相比于别人,我在这些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我不太确定……

第一份实习教会我,人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努力不一定有好结果和好运气,但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后悔;

第二份实习教会我,努力和尝试不一定会成功,但也有可能开启新的机遇和机会,有时候忽然的外界因素可能会让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炬;

第一份深圳的工作教会我,你的努力别人会看在眼里,而在和谐的环境里你也会收到宝贵的机会,有点像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沙滩里的金子也很多;

第一份成都的工作似乎是我目前人生的高光,不仅收到了宝贵的机会,同事和领导对你的认可和信任会更多更大的提升你的工作热情。但最重要的是,我觉得那里是我的一个家;

第二份成都的工作无疑给我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足够真实,又不得不引人思考问题“我是活在幻想之中吗?”,“我到底是谁呢?”,“我为何而来?”,不过我也明白了一点“不应该过于美化你的同事,很多人就是为了工作,甚至有人为了工作可以没有下限”。不过好处是长了见识;

第三份成都的工作?我明白了我不喜欢的那些点,和不够专业的人共事,但我也因为了解了社会的多样性而感到开心,满足了对于世界的探索与好奇心;

第四份成都的工作?坦白说,我不太确定,就像恋爱中的男朋友、女朋友一样,有明确的优点,你十分愿意与ta 牵手共度一身,但你们也会在逐渐相处中发现彼此身上的问题,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你们是否愿意协商沟通问题?你们是否愿意去解决?你们应该如何解决?

再想想吧……

不过我倒有一点十分明确,我从未对成功和出人头地有着多么强烈的渴望,因为我始终认为成功是一件需要依靠耐心,汗水,努力和一点点运气才能得到的东西。相比之下,我对于团队成员的专业度,团队的气氛,和谐度无比看重,是否能够融入团队,是否能够被接纳,收获宝贵的信任和获得依赖,至少在目前,这是一件我在考虑工作时始终会思考的事情。

我如何与身边的人产生联系,如何又与他们产生影响,对于彼此意味着什么,如何帮助彼此达成新的成就,这些问题无法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