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黄老师扯犊子的时候,聊到了在各自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经历,然后做了一些对应的发散,觉得还蛮有意思的。之所以说有意思是真的觉得,自己这几年有一些肉眼可见的“成熟感”出现了。

大学时的插曲

我大学的时候搞了蛮多业余爱好,其中有一项是当初做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比较好,拿了好几次全国高校系统前20名(其实是13名),四川前5名的名次(其实是第3名),也因此收获了一些宝贵的资源和机会(比如去腾讯和省级政府实习吼吼吼大三不上课然后被同学鄙视吼吼吼)。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因为机缘巧合,腾讯的叶子姐忽然联系我“今年的夏令营要开设了,有没有兴趣来参加一次?”大概了解详情之后,我就冲着腾讯响当当的名号以及可以报销车马费的诱惑冲了过去。

不得不说那一周的夏令营确实给我带来了全新耳目一新的感受(比如直接和北大清华北航的同学沟通交流,接触腾讯的各个产品的产品经理聊经验,理解腾讯的业务等等),也算是让我坚定走上互联网这条道路的决心吧。夏令营其中的详情下次再说,不过参加完夏令营,从深圳回成都之后反而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让当初的我难过的不行。

大概的插曲是这样的,在我回到学校后,有同班同学风言风语传出来说我之所以能够去腾讯参加夏令营是因为给学校的老师送了钱,然后又有传谣说我以夏令营的经验包装自己,吹嘘自己已经在腾讯上班收到了offer。

这一切对于当时的我,无异于是一股“泼脏水”的举动。为什么我凭借自己努力和汗水获得的机会,在他人嘴里就变成了送钱和自我包装呢?这简直是对我的奇耻大辱,我并不期许获得同学的认可,但是颠倒是非的驴唇不对马嘴就让人反胃至极了

刚踏入社会的习惯

由于在学校的表现比较好,所以几乎我在大三和大四的时候就一直在校外实习(学校里面的事情只要不挂科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其实也是从事互联网的工作,所以理所当然会遇到有不同观点需要和同事或者朋友沟通的机会。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听到不同的观点,第一反应并不是思考对方的提出的问题或质疑是否合理,而会在内心直接把对方定位成不去了解事实妄下事实判定,以及故意抬杠的人。

不过工作久了,也对类似的事情见怪不怪了

红灯思维是什么?

想想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在工作中随处可见:

  • 讨论方案时,还没听完小B对方案的介绍与讲解,小A就急着指出发现的错误,可如果听完小B的整个讲解,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并不存在;
  • 在聊时事热点时,小A发现小B对当前的热点事情有与自己不同的看法,就想说服小B认可自己,眼见说服失败,就立马转变口径“没事,你说的对”;
  • 因为某些意外的原因,小A和小B在约定的会议上迟到了,如果是小B迟到了,小A理所当然觉得“这个家伙老是这样没有时间概念”,而倘若是自己迟到了,小A就会解释是因为堵车或者闹铃没有响的缘故。

以上3点内容其实就是我们想说的“红灯思维”,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当事人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懂,甚至自己所想的才是正确的答案,因此一旦遇到不同的观点就会习惯性反驳和否定对方

一般来说,能够形成红灯思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习惯性防卫”与“习得性无助”。这两点怎么讲呢?

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假如是在知识而非体力占主导的社会中,这种根深蒂固的防卫习惯就会不知不觉的阻碍我们成长。有习惯性防卫思维并不算可怕,而真正可怕的是有习惯性防卫但不自知。

习惯性防卫的根源,其实是我们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防卫性的心理会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而对大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的想法对自己又是一种威胁,我们害怕别人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错误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其实就很像我们听到耳朵起茧的那句“我没有安全感”。在工作中没有安全感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对某件正在进行中的事物失去了对应的控制手段与知情权。而为了重新获得自以为的安全感,我们就会以“主动进攻挑刺”的形式切入对话进行反驳或者结束对话。

而更核心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丧失了知情权又没有及时进行沟通或表达,在此过程中无法判断对方的知识水平或是对方对我们所述观点的是否与自己的认知与理解一直。这种现象不仅会出现在不同领域之间,在同领域之间也尤其普遍。

换一个观点的话

其实之所以有习惯性防卫或习得性无助的原因,核心点在于模糊了当前的状态是交流,沟通还是命令与驱使。大部分人们还是在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动摇的时候,才会产生没有安全感的想法。

但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证明你的观点是否正确,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来扩充自己的观点。对于前者,你或许需要与一个足够了解的人进行交流,而对于后者则正好相反。他人观点带给你的启发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维度,他们能开阔你的思路,这在跨领域交流中尤其普遍。

此外,区分“自己”与“自己的观点/行为”,我们之所以习惯性防卫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常常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

乔布斯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这里并不是说聪明人没有尊严,而是他们明白尊严并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机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与聪明人沟通,才能更直接的就事论事,而不是披着“就事论事”的外衣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还回到大学的话

所以当我明白这一点(也是我说自己变得真正一点点成熟起来)之后,如果能够回到大学,当我听到同学那句“这家伙一定是送了钱才能去参加夏令营”的时候,我可能会不把这当一回事,但更可能的是,我会回一句“对呀,你要不要也送个钱去参加嘛”然后再加上一个狗子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