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公司里开除一半的产品经理,做事的效率反而能提高。还有一个据说,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谎言就是那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昨天在写那篇《产品与敏捷研发》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到底产品经理在今天的互联网行业中代表什么”?现如今似乎互联网行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说自己是一名产品经理。而对于我来说,“产品经理”作为一个岗位,到不如作为一种可以融入每个人工作中的一种能力,我们并不希望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去做产品经理的事情,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按照产品经理的态度和方法来做好自己的相应的工作。

如今,自认为是产品经理,具备产品经理能力的人越来越多。上午和任老师聊天的时候,我俩得出一个共识。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中,顶着产品经理头衔的普通人越来越多了,那种看了两本书,在公众号里面了解了张小龙的产品方法论,在得到里面学习了傅盛讲的产品和行业思维,买了粱宁产品思维三十讲的人数不胜数,但可能是这种“快速了解大咖的方法”的假象,让他们有了一种,自己已然具备足够的实力与经验,可以担当产品总监或者产品部门负责人一职的假象。”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合格的产品人,当在紧急情况下遇到一个问题时,他是否能够慢下来(刚毕业那会我也是一个遇到困难火急火燎的菜鸟,可现在已经能做到平心静气安抚他人了),去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立马尝试去解决问题。之前我在线下的时候和同事有分享过,产品经理必须要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为什么那么多产品经理书单中推荐的书目到最后都会出现管理学或者社科学的书籍呢?本质上还是希望每一位产品经理能够了解核心用户的核心诉求,并且能够从核心用户开始,并且在核心用户的基础上讨论他们的刚性需求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以产品经理为主业,但其实产品经理代表着一类人,将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洞察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甚至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一批人将这个需求或任务解决,解决后持续以主人翁的心态进行维护,跟踪。其实这样的人才是产品经理。

那怎么去区分一个人在产品经理的行当中是初学者还是进阶者呢?去分析他更在乎产品的哪些方面,是更在乎“做什么,做多少”,还是更在乎“结构,框架,文案和表示”,前者是逻辑,后者是表现,一般情况下我会选择这种方式来考核不同的产品经理(而对于设计师的考核很简单,去看他更多在思考的是“用户想要什的”,还是“用户需要的”,并拿最终的结果来衡量就可以了)。

最近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棘手且无法解决的困难,但是仔细思考之后发觉答案已经写在水面上了。今天看到一句话能够很好的概括制造我遇到的困难的人的思考逻辑“长视者把目的当手段,短视者把手段当目的”。

最后想说一句,其实不是这样的,世界上很多东西都不是这样的。
但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就是变成这样了。

还是要爱这个世界,不是吗?

今天做出了一个决定,

苏轼有云,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