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指北 - 买房后装修前需要关注啥?
总而言之,就是有了一个房子。这篇文章讲讲买房之后开启装修过程的心得体会。
在完成了买房过户拿到房本之后,我们需要考虑的下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装修了。众所周知,不论你买的是精装房还是清水房,装修都是一件非常劳民伤财的事情,需要花费的心血和精力不计其数,稍不留意就会轻易踩坑。
拿装修相关的关键字在 B 站或者小红书搜索,能看到的视频和文章就像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样,一片一片又一片。
我们买的是清水房,装修这件事是 100% 要做的。无非需要按照优先度逐步完成后续的装修计划,确定装修预算,完成对应的采买和询价工作。在装修之前,我在物业提供的建筑户型图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实地测量,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便于大概评估一下每个房间的用处和设计风格。
房间整体的户型图大概是这样,建筑面积 100 ㎡左右,套内面积 90 ㎡左右。随后我用酷家乐和 sketch 对户型做了一下简单的设计,得益于现在的各种工具都已经非常傻瓜化了,这一步也就轻松完成了。
随后我和蒋老师聊了聊自己想象中的家应该是什么样子,最开始我们设想过各种各样的设计风格,但是向到我们两个人的审美习惯以及结合房间的实际面积和对每个房间的用处,我们最终希望装修出来一套经看,耐看的属于自己的家。
熟练使用当代年轻人的“百度(这里是一个形容词)”—小红书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设计风格和思路,同时在比如住范儿,好好住这种偏向于家装行业的媒体深度学习,结合我们俩的眼光和审美,最终决定采用的风格像是“原木+北欧+侘寂”风格的混搭版本,不见得是一定要适配某一个风格特色,但是一定要以我俩喜欢为主。
第一件事,确认装修方式
在完成了风格确认之后,紧接着就是考虑到底如何装修。由于我们两个人日常都要上班,那肯定得找装修公司或者施工队帮我们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爸多次表示要发挥余热,帮我俩完成这套房子的装修工作。但想到他孤身一个人前往成都,每天早归晚出装修房子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跑来跑去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俩还是太舍不得他操心,就拒绝了他的好意,结果我俩因为这事还吵了好几架,只能说理解万岁了。
常见的装修模式包括有全包,半包以及自装三种,自装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来装修了,半包和全包则主要是按照和装修公司的工作内容来作为分割,不同的装修类型需要提供的内容也不一样。
刚理解这项工作的时候会有一些名词分不清,大概是这样解释的。主材:门窗、瓷砖、乳胶漆这种在装修中起到主要作用,会影响家的颜值就属于主材。辅材:水泥、沙子、水管电线、砖头这种在装修中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就叫辅材。硬装:比如拆改墙体、粉刷涂料、安装吊顶铺设管线这种基础装修就叫硬装。软装:后期可以移动和更换的属于软转。
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推诿和扯皮,我俩确实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每天紧盯师傅的施工,就可以直接跳过自装,而全包和半包的区别主要是在价格和装修风格有所不同。
我和蒋老师在实地调研走访了成都的几个较大规模的装修公司(比如宏福樘,东易日盛,大树,朗润,岚庭,喜鹊)之后,发现目前市场中的大多数全包施工都是“套模板”式的服务,设计师用一份差不多的设计风格套在不同的家庭里面,最后装修的结果大同小异,能够灵活响应业主想法的的装修公司不仅难找,还很容易超过预算。
通过住小帮和好好住 App 也找到了一些中小规模的设计工作室(比如苏打,之境内,青丘,猫姐,喜屋),这些设计工作室受限于人力规模,能够同时关注的项目有限,但会保证每一个装修案例符合要求,然后再通过口碑推荐获取后续的订单。
这里加入一个防杠声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主观审美喜好与沟通方式,每一个装修公司或者设计师也不仅仅只有一位设计师提供服务,就和我们工作一样,有的人可能做的好但是不会说,有的人可能做的一般但是很会包装,我们确实没法直接评判谁好谁坏。根据我的各种的打探和了解,口碑这件事很可能因为某一个装修过程中的独立节点不同得到迥异的评价,哪怕是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设计师,也可能既有好评又有差评。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装修公司都意识到用小红书,知乎,好好住等各种不同的渠道推广营销,所以在判断挑选装修公司这件事的过程中只能自己多跑多看,最后选择一个总体聊下来比较舒服,比较真诚的团队进行合作。即使后面踩坑了,至少不会那么后悔。
最后我们选择了半包的方式,下一步就是找一个相对在沟通过程中比较舒服,并且符合我们预算的设计师合作就可以了,机智!
第二件事,确认装修预算
不同的装修公司会有不同的报价,选择中小规模的设计团队来提供设计稿可能会在后期均摊在设计费用里,大概每平方米在 150-500 元每平米不等,后续的装修费用则会在 1500-3500 元每平米不等,再加上一些团队会要求按照房屋外框面积(或者建筑面积)来计算费用,确认总体的装修预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现在装修完毕的经验来说,装修的预算基本会按照这个比例进行划分:
考虑到每一个房屋的装修要求不一样,每一项可能存在上下之间 5-10% 的浮动,比如中央空调,新风,封窗换断桥铝等等都很容易以一个个的金额不断侵占你的总体预算。
装修公司可能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或者是各种理由说服你再增加一点点预算,但务必要注意这里的预算一般都说的是每平米的单价,比如每平米增加 30 元,100 平米就要增加 3000 了,还是需要仔细控制。我们最终的装修计划应该是让每一个部分花费的金钱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避免“头重脚轻”式的预算花费。
新装修的朋友在这里一定要注意,装修预算就和我们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所说的买房预算一样,一旦确认了下来,后续就得严格控制不再增加了。装修毕竟是一整个大工程(所投入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非常高),这边加几千,那边加几千,最后合并算总账就很容易加了几万。对预算不进行控制会导致后续复盘算账的时候很心痛的,一定要切记。
在我们的这一套房子中,我们确认的硬装预算大概是 20 万,后续的家电和软装部分大概是在 10 万,(最后复盘的时候发现还是有些许的超支),虽然不能和那些大户型大平层动辄几十甚至几百万的预算相比,但是想到花费了这么大成本还是会很心痛的。
第三件事,装修前量房与方案输出
简单来说当我们基本确认了需要合作的装修公司之后,就需要请他们进行上门量房了(不同的公司可能会对上门量房这件事进行收费)。上门量房主要是需要拉着设计师在实地确认一下后续的设计风格与设计想法,不过一般来说能够上门量房的设计师应该是经过了业主的考核和测试的,不应该出现啥大问题。
我和蒋老师在判断不同设计师的时候基本会从这几点来考虑“一门心思拆改墙体的不要”,“不愿意做初步设计稿与风格稿的不要”,“以往的设计案例无法吸引我们的不要”,“沟通过程中太磨叽絮叨的不要”。
有设计师为了彰显自己的专业程度,都会直接建议拆改墙体,在我们讲解了自己的设计需求之后有设计师依然坚持要拆改墙体封窗,这个不太行。有一些设计公司因为业务要求,在付钱之前不提供任何的设计意向稿,双方沟通交流时只能拿着一个纸质的平面图写写画画,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设计师前期也没有认证准备,也不太行。有一些设计师专精的设计风格可能是宫廷,法式等等不是我们喜好的风格,这个也没法确定合作。还有的设计师在沟通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时过于絮叨,考虑到后续可能的沟通次数太多,就也不太行。
总之最后我们选定了一家设计公司完成了上门量房的工作,我记得那天晚上从我们租住的地方看的到一大片美丽的晚霞,一切看起来都在朝向顺利的方向发展。
即使用现在装修完毕我们已经入住的视角来进行衡量,好像总体的装修进度也还行,虽然不至于一百分满意,但总体也是符合预期的。
第四件事,签订装修合同
如果前面的工作都顺利完成了的话。这一步就又到了签订装修合同的步骤,不论是用装修公司提供的合同,还是所在城市推荐的家庭装修合同,其实还是要关注是不是如实写清楚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上图是成都市建设委员会编制的家庭装修合同,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条款和细节,需要的话你可以点这里下载参考。
此外我觉得还需要关注的有这些内容:装修过程中的工期(不同阶段支付的费用比例),垃圾清运费用计算方式,收费材料的规格型号,装修过程中的增项警戒线,水电改造计费标准与费用,安全意外与邻里损耗的责任承担方,变更项目的生效和费用支付方式,房屋施工的竣工时间与延期违约金支付方式,项目经理和设计师到达现场确认进度的时间和频率,装修后的维保与售后内容和时效等相关内容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并且注意的。
第五件事,装修公司按计划完成任务
签订合同后,设计师告诉我们他们需要大概 1-2 周的时间输出设计方案,在拿到方案之后我们又大概沟通交流了 1-2 轮,整体的房屋设计计划和方案也就定稿了。
这个时候装修公司给到了我们一份装修施工图(和我前面测量的差不太多,对局部墙体做了一些拆改),这份施工图之中包括了“原始结构图,平面布置图,家具尺寸图,墙体拆改图,墙体回填图”等等各种类型的平面实际与铺装说明,如果后续没有问题的话也会按照这份施工图逐一完成施工工作。
我们核对了一下进展,因为采用了半包的方式进行装修,考虑到中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或者预期之外的事情,整体的工期大概是在 6 个月左右的时间。
当然,即使是选择了半包,并不代表着装修过程就可以全程放心了。我俩基本会每隔几天前往现场看一下最新的进度如何做到了哪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时不时确认一下装修公司提供的辅材是否是按照合同中的约束提供的,一些装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疑问也会在群里及时沟通。
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相关从业者,除了对装修中硬装和风格的相关内容进行关注以外,还需要对房屋的网络布线和智能家居有所关注。从成本和实用性角度来说,我采用的还是有线 mesh 的方案(后续也可以把 mesh 的位置换成 POE 供电+AP),此外就是要求在每一个开关和灯的位置都预留零线,在窗帘盒的位置预留电源插座,以便于后期安装智能开关和智能窗帘,而且能够直接将现有的米家全屋进行适配(留个坑,下期来介绍我的装修采购分享)。
不过有所遗憾的事情就是经过反复讨论变化,我们原定的装修对水电进行局改变成了全改,这也导致没来记得购买更换强电箱和弱电箱,导致弱电箱和变电箱的空间有所限制,后续我从淘宝采购的耗材基本解决了弱电箱中的相关布置,但是强电箱就在定制柜的部分有尺寸的变化导致了一点尴尬,后续还得考虑购买家具来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在研究智能家庭的过程中我也去实地调研了市场中相关的品牌,从个人角度来看,苹果生态+米家还是比较适合大多数我这种互联网从业者的,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所需要花费的费用和后续的升级成本都处于接受范围之内。
第六件事,跟进不同的主材供应商确认进度
在这里除了确认基本风格,主要沟通的地方就是卫生间的干湿分离,次卧的进门方式和木门定制,定制橱柜,窗户改断桥铝,淋浴房定制,防盗门定制,地暖和中央空调这些部分。这些地方我们还需要和不同部分的供应商进行沟通,因为不同供应商的工人师傅档期不一致的原因还是花了蛮多的时间,不过总体而言都没有发生什么大问题(当然肯定是有小问题的,所以在整个装修期间千万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因为小问题上头,装修过程中一个问题都不出现是不现实的)。
我从网上找了一下,基本上来说装修过程和这张图里面的内容大致一致。在我家的装修过程中选择了半包,所以在前期需要尽快分别确认中央空调,地暖,木地板,踢脚线,瓷砖,封窗换窗,防盗门与木门,全屋定制,水槽和台盆,铝扣板吊顶这几个厂家。
其中比如中央空调需要在吊顶前确认,地暖需要在地板铺贴前确认,地板和瓷砖的铺贴需要在各种室内室外门安装前确认,门的部分又需要在踢脚线安装前确认,瓷砖铺贴需要在厨卫吊顶和插座灯具安装前确认。如果不对这几项内容及时确认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装修进度,所以整体需要花费的精力还是挺大的。
当然有一些装修顺序其实前后并不影响,这里其实就变成了对项目经理能力的考验了,理论上肯定是能够无缝衔接每一个安装厂家紧锣密鼓无缝进行衔接,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只能说理解万岁了。
在装修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额外的不可把控的事情出现,比如一些加工板材的工厂在成都周边,我们装修的时候恰逢举办第 31 届大运会,所以直接把成都周边的板材工厂生产叫停了几个月,市区环线内在当时还禁止了大货车和卡车的驶入驶出,种种如此的原因使得定制的一些工作只能暂时停工等待解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那这篇文章大概就写到这里了,下一篇文章中我们来聊聊房屋装修过程中家具与设备采买的事情,以及一些我们使用之后的好物推荐。
这篇文章写得深入浅出,让我这个小白也看懂了!
哈哈哈 客气了
老哥,你的网站证书是不是挂了?
最近工作有点忙,忘记处理了😂
现在已经修复好了
写的很明白,期待下一篇
墙壁返碱最头痛,还没有个准确的说法
🤔 这个我还没有遇到过,是啥问题导致的?
好久没更新啦,期待&催更
好的!最近工作有点忙,我尽快!
我也是,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坑。
感觉太专业了,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