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产品经理都是一个多面手。

由于工作和兴趣的关系,我的微信里加了好些个产品经理沟通群,可能由于最近的疫情影响,在这些群里出现的“产品经理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之类的原创文章越来越多了。

随着文章变多,喝彩声与质疑声也开始逐渐出现,这些文章被转发在各种朋友圈和群里,“鼓掌.emoj”和朋友圈大神的认可与转发确实会得到被认可和承认的感觉。可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很多年轻的产品同学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疑惑:

“这些经验不都是我们要踩的坑吗?写这些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好奇心,同理心,向上思考这些名词我已经背熟了,但还是不知道怎么用……”

而我认为“所有的经验和定律,必须要在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就拿《在BAT产品经理身上学到的22条经验》这篇文章中的“整体性思考”与“向上思考”来举个例子吧:

整体性思考可能就是难以突破的实际问题,比如一个在城市团购网站的支付产品经理,和在京东的支付产品经理,二者对整体性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异。作为城市团购网站的产品经理,哪怕思考的再深刻,需求调研的再完美,所能够考虑到的很多问题都不一定会真实发生在实际的环境中,更别提还要在这种时候继续进行需求的下钻与验真。

——“皇帝锄地肯定是用金锄头吧”

向上思考也是同理,作为产品经理,在无法和公司的核心决策层/自己直属的业务线VP等核心成员进行真实有效的沟通并且获得信任前,真的很难明白公司当前所面临最大的风险和当下最大的诉求是什么,更别提如何针对痛点提供对应的价值解决问题了(说不定自己负责的功能在整体的业务线计划里面,可能马上就要被砍掉了呢)。

——“社交产品 2G 与 2C 方向的产品经理,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冲突的”

这篇文章写的很好,但我想强调的事是,文章中的部分观点对于没有经历过其中的产品经理而言,能够发挥的作用着实有限。就像我们年幼时都知道“好好读书考一个好大学”,但也会因为顽皮或叛逆尝试去放纵或者放宽对自己的要求,直到日后意识到更高学府能够拥有的可能性更多,也才能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那么,我们如何锻炼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呢?想要锻炼核心能力,还得从产品经理的使命与工作谈起:

产品经理的使命与工作

大多数产品经理都是团队中的核心,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还会逐渐变成产品的灵魂,引领协调团队成员往⾃⼰认为正确的⽅向前行。产品经理的职责也是动态多元化的,会围绕“参与产品规划,需求分解和讨论,排定优先级”延伸出无数细项,从需求到研发,测试,上线,根据线上数据进行洞察,与客户保持日常沟通形成一个闭环,最终负责无数动态的工作。

而动态的工作就要求产品经理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抗压能力,能够在看似混乱的事务中沉着冷静,分解优先级,推动进度向前。自身的使命感又要求他能够要在人文与科技中找到某种产品,最终实现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动态平衡。此外,作为一名多面手,不仅要了解一些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常见交互范式,又要知道 Bootstrap、Material Design 这些设计框架,还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简洁的描述需求,编写产品文档,还要对项目管理有所涉猎……

当然,“好奇心,同理心,善良正直,自信坚韧,自觉自律”等素质是产品经理不可或缺的核心素质,但核心素质大多时候都难以考核,难以在工作中转化为某些可以考核的细项。这些核心素质无法在展示在表层,但却能够持续提供自身的给养。

结合我的经验,以下这些能力都是在工作中必备,且会考核或者关注的核心能力:

产品方面:

  1. 产品规划与调研:产品经理是产品的起点,他对市场与竞品的分析,对政策与其他产品提供解决方案的了解,能够直接影响产品的生存力;
  2. 策略与计划制定:通过判断核心与非核心功能,梳理产品的差异点,设计合理可实现的产品计划,就能够通过 Roadmap 来保持产品的生命力;
  3. 文档撰写与管理:清晰的产品文档,调研文档与周报月报不仅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沟通成本与修正成本,又能够同步进展,与团队与管理层进行分享(也便于控制风险与寻求帮助);
  4. 需求分析与管理:需求的宽进严出与有进有出,不仅助力产品的发展,还能够持续锻炼自身对于产品的宏观与围观思考能力;
  5. 质量与进度把控:计划做的再好,也需要上线后的实际质量保真与否进行验证,而在实现进度与质量把控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合力而行,也是产品经理的一大挑战;
  6. 产品宣讲与分享:对团队的宣讲是建立信心,影响团队发挥合力的过程;对管理层的分享是帮助他们明确产品状态与进展、风险,控制期望的过程;对客户的宣讲则是帮助他们了解产品的价值,教育客户的过程。

项目方面:

  1. 迭代与进度管理(启动、规划):基于团队成员的能力与承诺,产品生命周期就可以设计出产品迭代计划与验收标准;晨会,周会甚至定期的进度同步会又可以使进度得到最大的透明化,影响/控制团队成员的心里预期;
  2. 质量与风险管理(执行、监控):测试 QC 能够验收项目是否按照用户期望完成需求;及时识别风险也便于提前做好预防,寻求救兵,亦或总结经验;
  3. 沟通与期望管理:主动与不同的项目相关方(研发,运营,管理层,客户)进行沟通,并管理引导影响他们的期望,可能是产品经理无时不刻在做的事情了;
  4. 需求与资源协调:在成规模的团队与企业中,与兄弟团队(市场销售,售前,解决方案),支撑团队(客服,售后)的合作也很常见,了解不同团队当前面临的问题,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或者影响力,做好资源的集合,攒出一个各家都满意的局也是对产品经理的一大考验;
  5. 情绪管理:产品与项目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与愿景,对其进行拆解从而在每个人身上得到映射与响应,不仅能够建立团队成员的信心,又能汇总为产品增加生命力。

番外

不同的团队与公司总会孵化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幸运者会加入一家平等,开放,自由,友善的公司,在获得团队同事,合作伙伴,上级的信任和鼓励,逐渐锻炼出自己的能力(比如我的前东家知道创宇,至今我也很感谢在创宇期间的打怪与升级经历);不幸者可能会加入一家文化无法落地生根,团队聒噪,等级森严,甚至充斥办公室政治的企业。

那么,如果真的不幸加入了这样一家“不好”的企业,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作为我个人而言,我始终认为无论加入何种企业,作为个体能够掌握主动权的事情,就是利用公司提供的条件与资源,参与,利用工作过程中的新知去收获成长,利用自身的“好奇心,同理心,善良正直,自信坚韧,自觉自律”等优秀素质去影响周边的环境,或者在走遍误区收获经历后,再去寻找下一个更好更优秀的环境。

这也就是我在前文说的,产品经理的核心素质难以考核,但是在困境与难题面前又会为自身提供充足的养分,也正是这些养分,让自己能够继续朝着下一个目标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