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团队中的UI设计师合作探讨公司的设计风格,但好像天不遂人愿。

在我推动一周之后,她终于交付了两版设计风格。原本在我和她沟通的时候本着互相理解的态度,认为对方的工作内容与压力可能确实比较多,再加上之前设计师和我聊的时候说团队中有不尊重设计师的先例,我也觉得只要最终作品视觉看起来好,那也可以先以此为一个基础,在之后不断进行迭代就好了。

可实际上在她所交付的两版的设计稿之中,我很直接的意识到了左右两版“颜色风格”的成熟度并不一致,如果有从事设计工作的朋友,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明白那种在不同的设计风格中很明显的差异,左边的色彩风格相比右边会有一种“更佳成熟”的感觉。

我隐去了公司的logo

有设计师朋友反馈 “两张图中所展示的工作量还是蛮大的,一周时间还是有些仓促,设计图背后的素材积累,图形排列,还有繁杂的细节处理也都是耗时巨大的,并不一定能说明设计师浪费了时间”, 直到后面我才明白一切的的根源在哪里

当然,其中的内容几乎都是采用了第三方的设计元素,各种图标,以及左上角的 Visa 标识。虽然我当时并不能迅速找到到底是从何处借鉴了设计风格,但总觉得耗时将近一周的产出中,还存在大幅度的借鉴与引用,这个结果真的……。

不过本文我们不谈论设计师的工作状态,这件事情于我而言所引发的思考是:

如果设计师不去创新,那还是设计师吗?

当然是,如果以“创新”去要求任何一个职业,我觉得难度都是很高的,不论是设计师,产品经理,运营,哪怕是程序员,保持创新的难度远远高于创造价值的难度,重复造轮子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创造不一定等于创新,因为创新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和谐,并且在最终能够将创意和概念都实现商业化的变现。我在以前的团队中也多次和设计师进行合作,并且还需要考核设计同学的KPI。在我们带着自己千锤百炼出的设计稿去老板评审的时候,老板会对设计稿中一些设计的花纹,配色产生质疑。

我并不是说老板不能产生质疑,但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表明了设计师的创新环境并没有那么理想,而这可能会导致很多创意与创造都难以实现。类似的事情倘若发生多次就会压抑设计师的创造意识,再往远了讲设计师还可能会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失去竞争力。

设计师需要保持创造的热情和思维,这才是未来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毕竟这个年代哪怕你对 Photoshop 一窍不通,也能够通过一些基于 Web 的设计工具实现自己的创意,而设计行业从某种角度上其实也是一直在演变的,从对技能的要求逐渐演变为对设计思维的注重,更别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开始外扩设计师的核心技能,设计师不但需要注重界面,UI 上的实现效果,同时也需要考虑用户体验是否合理,技术上是否易于实现,是否会导致兼容性出错或者不统一等其他问题。

直到设计师们发现,自己的工作不再局限于 User Interface,而是向着 Product Manager 开始发展,直到最终演变为 Product Designer。

那设计师应该怎样在创新与创造中找到和谐统一呢?我听说 Ant.Design 对设计师有“既见森林,也见树木”的要求,或许我们可以参考这里进行一些思考。

既见森林,是希望设计师能够看见事物的全貌,让设计师知道哪些要素是设计的发力点;也见树木,是要求设计师回归到本职工作,能够把核心细节做到最自然最和谐。虽然当下社会更加鼓励前者,但忘却后者,设计师又会失去自己的专业根基。

之前我也有和优秀同学合作,当问他为什么要选择做设计师时,他说:

我想把设计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过程可能会有自己的坚持,也会出现无奈的舍弃,但我觉得只要能时刻注重未来,并为之做些准备,总不会老的太快。

嗯,作为产品经理也有类似的同感,除了用发展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我也不想老得太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