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吵架和偏见,都是来源屁股决定脑袋。

今早上班的过程中在路口等绿灯,看到一个行人和司机在吵架,大概的内容就是司机抢绿灯没有让行人,觉得行人没长眼睛,行人觉得本就应该礼让行人,更何况黄灯已经闪烁了好几次。

那个行人说着普通话,总感觉没有什么气势,不过他倒是也和司机 battle 了蛮久。等到下一个绿灯到来,他们还没有吵完。

我这人不爱吵架,也不愿意给别人打标签。不爱吵架一方面是始终觉得吵架并不能解决问题除了发脾气不爽没啥用,另一方面也缺乏实战经验,不论是尖酸刻薄还是用大嗓门我都觉得太 low 了。不愿意打标签是因为之前发哥和我讲过“在职场上给别人打标签太不 professional 了”,我也觉得这事显得自己十分不专业,所以内心就很抗拒。

不过工作的久了,我就觉得所有的吵架和偏见,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可能是 leader,可能是 hr,可能是业务相关方,也因此都有自己的特别视角,观点,会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做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屁股,并不见得谁的屁股更高贵、更有道德、更能碾压另一方。

什么是屁股和脑袋?

屁股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位,在叠加经济利益,社会关系,经历等因素之后,最终用“行为、方法”来决定脑袋。每一个人的观点总会受到各种利益的影响。常见的不同屁股基本在社会中都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冲突方,比如物业和业主,高管和中层,员工和 HR等等。

脑袋就是人们的价值观,是每一个人的内在信念,这些人怎么如何看待一件事情。网上十分活跃的“阿里 HR 论”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问题“HR 应该服务员工,应该指引员工,还是应该监视员工”?不同的信念就会决定不同的结论和结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袋决定屁股。

不同的屁股会影响人们的选择,就像屁股不仅决定脑袋,还会影响眼睛和耳朵。人们选择的方向也会影响他们愿意看到的东西。所有的“所听所闻”也是经过自己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待过滤之后的剩下的东西,而这些剩下的东西又会和之前的经历形成一个“持续共振的记忆”,导致偏见越加越深,固定思维越来越偏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完全避免偏见是很难的事情。

举几个屁股决定脑袋的例子

  1. 好多年前很多人花钱托关系才加入国企成为一名国企员工,刚开始这都是令人羡慕的好工作,每天划水摸鱼工作压力不大又岗位清闲(坐着火车吃着火锅就能领工资),但是等到国企改制的时候他们忽然面临了失业危机,发现自己除了日常的工作内容也没有核心的工作竞争力,于是怨恨国家毁掉了自己;
  2. 好多年前老师的态度都比较“高傲”,不仅不愿意兢兢业业当一名园丁,还总想着招去在校外办辅导班收取学费,家长会的时候暗示家长要走动关系,为自己提供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最后学生的成绩好坏与老师关系不大,但由于老师已经有一定的名声,倒是也能在辅导费和生活上过得蛮清闲,只是随着年纪增大自己越来越没有核心能力,于是逐渐在工作中被边缘化;
  3. 好多年前企业中有很多的小团体出现,新入职的员工如果不去和老员工打好关系认山头,就很容易被边缘化,那些想着“好好做事”的人反而得不到重用。有的人会尝试去改变这一切事情的原因,但从企业高层的态度中反而得出了“默许”的答案,所以尽管企业名声再大,但办公室政治的声音也始终存在。

事实上这就是我分别“经历过”的事情。年幼时叔叔阿姨在老国企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抱怨与埋怨,初中时的英语老师周宁生完全不配“老师”这样的名称,尼毕鲁中充斥的办公室政治简直令人无奈与抓狂,这几件事虽然都过去了,但总会存在于记忆之中。

作为单独的个体怎么避免屁股决定脑袋?

不考虑那些我们无法达到的岗位,至少在单独的个体中,也有可能被岗位,角色,利益所羁绊。为了莫名的事情而显得“不 professional”,但如果能够客观的把自己放在一个第三方的视角,就会发现作为普通的小员工而言,无非是希望自己能够面面俱到,让各方满意。

因此尝试在情绪上给自己打造一些正反馈场,例如记录下他人,同事或领导对自己的表扬,从当前的高压环境中抽离出来(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甚至去趟厕所),尽可能找到或引导环境变得温暖熟悉,多理性思考冷静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