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眼界与思维
既不认识优秀的大牛带自己飞,日常相处的团队中又没有优秀的同事促进自己成长,手头负责的是一些单独的模块和功能,没有一些牛逼的产品让自己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眼界与思维呢?
我的前老板晓玲姐经常暗示我“需要站的高一点想问题”, 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这话多有道理,相反还会觉得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封建思想残留。
直到后来有一天,我才意识到是自己那时候太年轻、水平和火候不够,没法理解老板对我的点拨。 终于有一天我忽然开窍了,作为基层搬砖小兵,这句话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 “职场人的任务就是帮助你的老板成功”,或者说“职场人的核心就是把老板的目标当做自己的目标”。
比如我的老大是晓玲姐,而晓玲姐的老板又是IC,我的任务是解决晓玲姐的问题,而晓玲姐的任务是去解决IC的问题,如果我能够站在IC的角度思考问题,理所当然可以更牛掰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呀~
而在后期担任了中级管理之后才大概明晰了管理的核心目标,仔细挖掘下来就会发现,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而言,目标、努力、成功都是“向量” ,换言之,厉害的中层级组织应该是上下同欲、目标传导、方向高度一致 。”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多中级领导会“有意识且不自知”地将一些原本可以分享给基层员工的目标等“关键信息”进行人为的阻断,并且理所当然的说一句“我是为了你好/你肯定自己也会知道”,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对应的管理同学的领导能力与功底了。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工作中觉得“不得(děi)劲,可能核心原因就是自己的欲望,发展方向与当前企业所要求的不一致,或者一些原本可以帮助双方成长且建立信任的信息,被人为的阻断了。
昨天我和张老师聊天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分歧,张老师觉得很多时候我们是在能力上与优秀的同学产生了落差,而我坚持认为人的经验,甚至背后获得经验的能力,才是导致不同人与人之间产生落差的核心原因,让我在这里详细讲一下。
首先引出一个概念 —— 基模(schema)。 基模其实就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也是我们通常说的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知引导结构。认知基模代表着某个特定概念或刺激的有组织的知识,一个基模既包括概念的各种属性,也包括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认知基模是一种先入为主、自上而下的过程。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信息或新事物、遇到一个新事件或者进入一个新的场所的时候,我们过去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会引导我们迅速地对新的状况做出认识、推理和判断,并及时地做出态度或行为反应。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把“基模”理解为我们大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有的人手里只有锤子,所以全世界在他那儿都是钉子;而有的人就不一样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闲棍槊棒鞭锏锤抓 ” ,手里啥都有,脑袋里啥都会。
在这样的时候双方的战斗力自然就产生了明显的差距,基模决定了战斗力的基础,而对于基模来说,经验是基模的主要来源之一,成功的人士通过帮助自己形成认知基模的经验来面对更新的事情。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的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靠天赋和基因来比拼得出胜负的地步。
总结来说,我觉得这样几点比较容易让普通人实现:
- 保持敏感度与好奇心;
- 愿意关注优秀的产品并且进行归纳总结;
- 摄取大量的课外知识(或者说是业余知识);
- 最终进行混合并且进行输出;
可能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反正我是这么做的),至于具体在产品经理这条路中如何实现,改天再写一篇文章来具体讲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