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人间不值得,那就去改变。
最近刚好因为机缘巧合帮助 2 个小朋友做了职业咨询,他们遇到的问题大概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入行 1-3 年的产品/运营,自己参与了一些优秀产品的设计,了解了一些产品的方法和思路,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相关知识,也或多或少负责了某几个功能或者模块的设计经历,按理说也和刚入行的职场菜鸟有一些区别了,但感觉后面的路不太好走,从物质的角度来说想要升职加薪,而从内心来说还是觉得希望能快速成长,建立自己无法取代的价值”。
我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整理收集,发现目前如今不同阶段的产品经理都会遇到这个这些问题,一起看看吧。
执行力
不难发现,当大多数人刚踏入产品经理这个行当的时候,更多的其实是观察,学习。一方面快速掌握不同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去照着头部或者标杆对象的产品设计做一些模仿练习,做一些“看起来比较像样”的原型设计稿,PRD,MRD,竞品分析之类的文档,或者尝试从活动策划,团队的辅助管理角色开始上手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老板或者 TL 交付的事情都能被我们执行到位并且做出结果。
作为新手来说,哪怕你再能说会道,再愿意去表现,再相信自己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产品娇子,但这些都是第二步,第一步就是你的原型,文档是否简洁清晰,明了直观,如果你在最基础的作品上都不好看,那别人为什么要听你的解释呢。做产品的最忌讳的应该就是眼高手低和眼低手高了,很多人把自己比肩张小龙马化腾,脑袋里有无穷无尽的想法但具体的作品就是跟不上,其实很难得到别人的信服。如果能够通过了解不同的用户和实际的用户场景,积累面对不同需求时的设计策略,哪怕公司行业有不同的切换,但自己的经验也能够灵活复用,做到真正的游刃有余。
当然,并非所有公司都有大公司级别善良友好的学习环境,我曾经面试过一个电子科大毕业的小伙子,学历专业都挺优秀的,但是他毕业后就一直在各种小公司跳来跳去,3 年的工作经验其实无非是把1 年的经验用了 3 年,他自己也没有方向,也不知道怎么做为好。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导师或者领路人进行辅导,这个时候的产品经理会容易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准确定义自己设计的产品价值,也不能在老板、客户面前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观点,产品的好坏走向完全根据老板或客户的水平来定义,久而久之就因为一切事情都由老板和客户说了算,成为了需求和原型的搬运工,作为执行角色开始无休止的加班和工作就成为了他们的工作日常。
刚入行的产品经理很容易迷失在细节之中,不论是沟通时纠结于某些具体的细节,还是在输出原型时痴迷于某几个像素的对齐,但其实背后的产品价值,商业背景,设计的理由才是更重要且更需要关注的事情。
执行再怎么拆解,也无非多做,多看,多学而已。
思考力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之后,我们开始向中级产品经理开始转型,一方面自己积累了一定的技法和软件熟练度,也锻炼出了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所在团队的平台与规模都开始逐渐规范化起来,不仅学习且理解到了产品相关的设计理论,同时还能关注用户体验并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直到终于能想清楚一些复杂问题背后的逻辑了,并用那些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开始建立自己的判断力。
如果从边界来说,思考能力其实可以分为对外的业务思考,以及对内的自我思考。业务层面的思考当然是去考虑产品的结构框架,功能逻辑实现,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而自我思考则是通过了解自己,来明白自己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一个具体阶段,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想要什么,从而明确并且深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想在职场中不被他人所替代,就必须要锻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产品经理所具备的能力只是简单的流程原型设计,输出 PRD,写竞品报告等这种谁都能做的事情,那最终面临的结果就是成为一个可有可无螺丝钉,然后等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被那些新入职场的螺丝钉代替。
我们可以通过在圈子中与不同的人对比来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像长板理论一样,找到自己与众不同且与工作息息相关的那一块长版进行不断的深化,就会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在某些行业中对于复杂业务的了解,在某些 2C 行业中能够敏锐的洞察用户等等)。如何能够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到最优解,如何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体现产品价值,如何闭环产品的商业链条,如何在团队中显示自己的个人价值,提升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明确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喜好之后制定的职场发展计划才更有意义。
创造力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我们终于能够拍着胸脯说自己是高级产品经理了,这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独有的一套方法论和设计思维,能够清晰的讲解产品的设计思路和理论,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价值的传递也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不仅在团队或圈子里有了一些影响力,还能更多的考虑产品是否能够带来更大的社会或商业价值,并且有能力带来更高层面或跨圈子的思路和资源。与此同时还能够跳脱出产品经理固有的能力区间,用不同的思维来思考产品的各个维度,为公司或平台带来更大的利益价值。
当做到这里自然就会发现遇到了创造力的挑战,创造力并非是漫无边际或不考虑 ROI 的指点江山,也不是灵光一闪出现的创意和点子,而是有能力用自己所积累的专业判断力和超强的执行力进行持续探索,挑战一些前人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通过一些创新的事情去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就像搬梯子一样,将已有的成功经验进行复用,就能解决一些其他行业领域中从来没有被人解决的事情一样。
很多网站或社区都有产品经理的推荐必读书单,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和产品专业有关,因为随着产品经理专业度的提升,其实那些 hard core 的专业能力占比逐渐变少更多的是其他能力的增长,我想在这里尝试来梳理下那些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那些很重要的其他能力。
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可能是所有产品设计岗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批判的目的是能够不断的优化纠正自己或他人的方案,最终产出优秀的方案,我们不仅要会批判他人的作品,也要知道如何自我批判。
批判思维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懂(或者自以为是)的无脑批判,也不是那种把“XX 产品思维”奉为圭臬的无脑脑残粉。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和背景,他们看待问题的思维和角度也旺旺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借助与同事和队友的争辩,找到最好的注意和决定呢?勤思考和多沟通可能是唯一的方法,勤思考是指我们在发现需求后先静下来,不要上手就开始写方案或原型,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来看对需求,然后考虑是否有更优解,这样自己的能力和经验都得到了锻炼。多沟通就是在注意沟通方式方法的同时(不要迷信权威,也不要鄙夷草根),尽可能增大自己对某件事情的全局信息掌握度,有数据就连带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肯定是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无论你的方向是功能实现,设计交付,数据分析,项目管理还是策略设计都需要用到分析能力,通过分析能力才能明确产品的目标和商业价值。相关的内容在各种网站上其实都一搜一大堆,但说实话很多网站也只是强行套用某些用户分析要素,模型,框架,方法之类的观点(不论是 AARRR ,RFM 还是 KANO,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除了用项目和时间来积累分析能力,了解他人的做法,设计思路也都是可以尝试的方法,带着同理心和对用户的了解(明白用户是真正的人而非某些纸面上冷冰冰的数字),就能不断的积累提升自己对需求的敏锐度,还能够将一些隐性的问题挖掘出来,自己的分析能力也就逐渐增强了。
规划能力
规划能力也是指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需要必备的能力,不仅在工作中需要针对优先级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用来优化效率,在工作中也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排序和设计,用来更快的达到目标,所以这个能力也很重要。
优先级无非就是老生常谈的“价值高且紧急,价值高不紧急,紧急但价值低,既不紧急也没有价值”四象限。人们对于价值高低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认知,有的人觉得价值高就是项目金额高,有的人觉得老板追的急才是价值高,其实对于我们自己而言,能否从其中进行思考和分析,而不是那些不需要分析和思考的。大多数产品经理还没有到达能够对需求say no 的高度,所以通过对需求进行拆解和分析,找到对自己成长有益的需求,留下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分析,才能获得稳定的提升。
职业生涯规划
虽然基本上所有的大学都有一堂职业发展的课程,但真正知道怎么运用这项能力的人应该是少之甚少。职业规划能力相当于我们在自己的一生中有怎样的追求,想在怎样的节点树立怎样的里程碑(就和游戏里的主线任务差不多),通过自己一步步的规划和探索,才能设计到自己在不同阶段应该达到的成就。
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基于某些我们了解认识的专家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比如说我们想在管理上设立不同的里程碑,我们可以看看张小龙,张一鸣这些人他们在人生中的不同节点是怎么做的,而想锻炼产品经理的能力,那我们可以看看周鸿祎,纯银,刘飞他们在不同的节点做了怎样的选择。在有了参考系的情况下规划目标,并且伴随我们自己的自我努力,就能逐渐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表达能力
小到平日里和研发设计沟通交流,大到季度或年底的述职晋升,成为管理者后对团队内部的宣讲和沟通,这些事情都离不开表达能力的支持。一个产品经理哪怕再熟悉业务,但不会沟通阐述,也不知道如何推销方案,那其实真的很吃亏。网上那个段子“一个公司中的薪资排名:做 Word 的不如做 Excel 的,用 Excel 的不如用 PPT 的,用 PPT 的不如讲 PPT 的,讲 PPT 的不如听 PPT 的,听 PPT 的不如听汇报的,听汇报的不如决定的,决定的不如签字的”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一般来说不论是老板还是甲方,出发点其实都是希望产品能够做到最好,只要我们在表达时能够给出足够专业和有数据支撑的建议,那他们大概率都会采纳和接受,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专业性也得到了对应的认可。由于很多时候沟通双方天然有信息差,所以如何能“和同行人说术语,对外行人说通俗易懂的话”也十分重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用费曼法则来帮助自己进行训练。
在沟通的时候按照金字塔原理分别从场景,冲突,问题和答案的结构进行串联沟通,不论是作为演讲的开场,还是和甲方阐述方法的背景,都是非常方便的。
说到述职也不得不提下述职的方法和思路,我们既不应该把述职当做流水账,也不应该把述职当做邀功大会。我们通过工作带来了怎样的价值,这些价值是怎样得出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转变和提升都有哪些,这些转变提升是否能够被沉淀抽离出帮助团队和公司走的更远,这些内容才是老板、面试官关注的信息。毕竟一场有效的述职也应该是自己把在工作中的感性认知进行升华,抽象出理性规律的能力体现。
我记得之前在某家游戏公司时,有一个需要合作的产品经理,我们在设计某一个数据库的时候她建议我用“RBAC模型”来设计用户权限,但当具体聊到 RBAC 模型时,她又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直到后面我发现其实所设计的用户权限本来就是用了 RBAC 模型而已。在联想到她要么在团队中口口声声“通过自己训练了团队里的设计师”,要么在遇到冲突时习惯用拍桌子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很不专业的行为,作为与她合作的同事,就很容易对她的专业度产生怀疑。
此外,有些“管理人员”出于某种目的,也会不断和团队内的成员重复“这是一家很棒的公司,我从未经历过这么优秀的公司,希望你们都能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多想想自己能给为公司带来什么,而不是想着公司应该给你提供什么”,尽管我们能够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和目的,但是说实话,这些行为都显得十分幼稚,不专业,其实本质上这也是因为表达能力欠缺所导致的问题。
生活能力
虽然作为一个职场人,但是我始终认为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应该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同时,从生活中获得灵感和启发。而我们如何对待生活,我们就会得到怎样的反馈,我们愿意在生活中花费花费时间和精力,我们也就能够成为有趣的灵魂。带着好奇心和同理心观察世界,在逐渐了解这个世界运转的本质规律过程中,才能获得十足的长进。
那句话怎么说的?你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如果我们尝试用一棵树来梳理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这个问题。这棵树从底到顶分别是“执行力,思考力,创造力”,执行力是我们的立足根本,思考力和是我们的树干,支撑产品经理的全部基础,创造力则是这棵树上是否会有一片枝丫繁茂的叶子和风景,而批判思维,分析能力,规划能力与表达能力,就是这颗大树所需要具备的养分,养分越足,才越发能够催发出茂盛的枝叶。
面面具到挺难的,不断深长板是个好的方式。
点头.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