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几乎每一个企业都在说要搭建自己的业务中台,可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中台到底是什么呢?

在2010年的深圳的IT领袖峰会上,BAT三家的当家人发表了对于云计算的看法,他们是这么说的:

  • 李彦宏: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来说就是旧瓶装新酒;
  • 马化腾:云计算现在有点过于早了,可能需要到“阿凡达”时代才能实现;
  • 马云:对云计算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如果不做云计算,将来会死掉;

随后,在2015年阿里就如火如荼的开启了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大变革。在2015年年末,阿里巴巴集体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大调整,将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产品部提出来,组成了“中台事业群”,并喊出“小前台,大中台”的管理模式。其实阿里是把在线业务中台(为前台提供组件化产品与业务功能支撑等服务)称为了业务中台,而将另一部分为其提供支撑作用的业务称之为数据中台(数据治理、数据建设等具有数据管理活动特征服务的业务)。

但是这个“中台”的概念,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Supercell的爆款游戏

坊间都有传言,在2015年,马云带队阿里一行高管前往北欧芬兰一家名为 Supercell 的游戏公司进行考察(没错,就是那个做出了《部落冲突》、《海岛奇兵》和《皇室战争》的游戏公司)。在这家公司里, 5 到 7 名员工就可以组成一个独立的开发团队,这就是 cell 的由来。

不到 7 个人的小团队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产品呢?从策划到推向市场以及观察市场反馈全部都是由团队自己做内部决定。如果是反馈不好的游戏,就会被毫不犹豫地砍掉。这样的快速试错与急速响应模式使得 Supercell 公司所开发的游戏大获成功,而这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是来源于 Supercell 的强大的中台的支撑

自 2010 年 Supercell 成立以来,一共只发行过 5 款游戏,而在2016年6月21日就被腾讯以 86 亿美元收购了 84.3% 的公司股权,按照团队规模不超过200人来进行计算,平均每一位员工为公司贡献了超过 3.54 亿人民币。

阿里的快速响应

2008 年,阿里成立了天猫事业部,但没过多久天猫事业部就与淘宝事业部并驾齐驱。为此,同时支撑着淘宝和天猫的业务的淘宝的技术团队倍感压力。

2009 年,“共享事业部”应运而生,其主要的团队成员几乎都来自于之前的淘宝技术团队,在组织架构上与淘宝、天猫同级别。阿里希望能够借此把淘宝、天猫两个平台中具有公共属性的业务功能进行沉淀并移交至新成立的共享事业部,以此避免功能的重复建设和维护,且能够更合理地利用技术资源

2010 年,聚划算在当时的市场中着实变成了人人都在讨论的爆款产品,随后各平台也纷纷进行接入。阿里规定所有接入“聚划算”的需求都必须要通过共享业务事业部进行,因此也就奠定了共享事业部成为今天阿里集团的核心业务平台。

从 2009 年共享事业部、到 2010 年聚划算的接入方式,我们不难看出阿里中台的产生并非只是一种由高向下的战略设计,更多的是因为当阿里业务在发展到达某一阶段后,组织不断膨胀、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为求下一步发展、解决不断暴露的问题和障碍而不得不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

如同前文所说,阿里在实际的业务中其实是梳理出了业务与数据两个中台业务。

业务中台即是指针对各种不同的前台应用场景中的具体业务模式,进行统一的抽象整理的产物。比如我们知道滴滴有开展拼车、快车、优享、出租车等业务,看似应用场景并不一致,但其实其背后业务模式有较大类似,都是为用户提供安全可信的出行服务。因此就能够把其中对于车主,乘客,调度与业务分类等逻辑进行统一的整合处理。

数据中台则是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数据产品与实施方案进行统一设计的结合产物。随着市场的变更,各家公司都开始面临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公司内部的各个组织与部门也因此纷纷建设属于自己的业务系统,但在产生大量的系统、功能与应用建设的同时也产生了“重复造轮子”的问题产生,随之也自然出现了不沟通系统之间的数据未打通的导致的割裂问题。无数数据的产生虽然满足了单一的业务场景,却阻塞了企业数据资产的全链路管理,使得企业数据难以被全局规划与定义。而数据中台可以融合企业内外数据,打破数据隔阂,解决企业面临的数据孤岛、数据标准不一致等问题。

业务中台

对于业务中台来说,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1. 快速响应,减少业务冲突;
  2. 打破壁垒,避免资源浪费;

能力复用并不是什么新话题,很多公司都在产品组件化上努力了很多年,并由此构建了很多企业内部服务平台,但是回头去看,同一家企业的内部服务平台又有多少功能是重复建设的。如同昨天我和同事沟通所说,在我司里面,表面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为不同部门所建设的内部服务平台,但实际上一个个系统与需求又都是单一定制的,仅从产品组件化的功能降低了开发成本,但这部分的开发成本究竟有多大呢?业务中台的目标是将尽可能多的功能抽象成可复用的功能模块,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个问题,前台业务诉求除了通用功能,还存在大量的定制化需求,如果业务中台去一一满足,那就又回到系统建设的老路上了

其实业务中台概念的提出,其实是要求产品经理能够进一步去重复,并提高复用能力,将前台可复用的功能进行抽象下沉到中台,在前台开发时能够直接从业务中台选取相应模块,免去从0到1的开发环节,使得前台可以将更多精力投放在匹配业务逻辑的功能联调上,从而提高了响应速度,降低了开发维护成本,让前台变得更加轻盈。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在实施业务中台的快速响应过程中,业务中台还承担了企业破壁人的角色,将不同事业线,组织部门的围墙与壁垒进行逐个击破也是必然的工作之一。而这一点就要求推动业务中台建设的最高负责人一定是企业中的一把手。

能够通过业务中台让事业部之间的业务进展互通有无,借此机会打造企业内部统一的流程标准,不仅可以提高中台响应与共享速度,还可以提高各事业部的决策速度。随着中台的发展,更能够推动(影响)企业进行各级组织间的架构调整,最终让前台更贴近用户,让中台更贴近业务

数据中台

而对于数据中台来说,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1. 助力决策,以数据结果作为核心的指导依据;
  2. 洞察客户,进行基于客户需求与想法的精准营销;

在一个企业中,可能同样的一个“统计名词”会对应不同的指代物,而这里自然就提高了在数据统计上带来的难度,这也就是数据标准与口径不一致的弊端,也是我们所说数据中台在数据互通部分主要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而在数据统一之后,这样的“表意不清”问题也就因此不存在了,在构建系统的过程中不再需要产品经理去挨个部门调查表意不一的问题,数据的使用价值也因此能够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使得企业可以快速地构建分析模型,从而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助力企业的高速发展。

此外,在达成数据统一之后,基于数据进行的精准用户画像与需求分析,甚至用户轨迹等信息收集都变得降低了几个难度等级,用户画像变得更加丰满,再结合企业产品,利用推荐算法,在用户使用产品时进行相应的营销推广,提高交易达成的转化率与用户的下单意愿,这些事情都变得更加简单而又容易(想到淘宝的“千人千面”了吗?)

互联网巨头都是怎么做的

在 2018 年国庆长假前夕,腾讯公布了时隔6年的历史上的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在原有 7 大事业群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与已有的事业群一起调整为新的6大事业群。而这 6 大事业群紧紧围绕的,正是技术委员会充当“技术中台”角色。

百度在 2018年12月18日 进行了一次大的架构调整,李彦宏在信中宣布:“搜索公司及各 BG 的运维,基础架构与集团级共享平台均整合进技术基础体系(TG),而今后 TG 将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与运维方面的能力,从而打造强大的技术平台,提高工程效率与资源效率,百度将打造AI时代最领先的技术平台,实现前端业务和技术平台的资源高效统筹及组织全面协同”。

京东在 2018年12月21日 也发布了组织架构调整的公告,公告内容称:“在新的组织架构下,京东商城将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划分为前中后台。中台为前台业务运营和创新提供专业能力的共享平台职能,其核心能力是专业化,系统化,组件化与开放化。”

就像京东在架构调整的公告中写的那样,

在经历了超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整个行业正在迎来巨变:人口红利的消失需要我们更加精细化的满足客户需求、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演进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创新、竞争环境的变化需要我们有更加敏捷和灵活的响应机制,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大家都在说2019年可能是 2009-2019 十年最难的一年,但又可能是 2019-2029 十年中最简单的一年,各个互联网公司推动中台策略不仅可以节流,还可以形成规模创新,从而实现开源,提供更多可能性与机会。

* 参考文章 葛零零《不做中台会死吗?企业真的需要做中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