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度汇报

仔细想想我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做了啥事情,越想越觉得头疼。
有自己的博客或者公众号的朋友,每当到了跨年的时候应该都挺犯愁的,不仅需要在工作中整理这一整年自己的过往得失,生活之中还需要做一个一整年的复盘。在博客这一部分的进展不是特别好,草稿箱里面堆了大概七八篇写了一大半的草稿,但是我觉得要么是质量写的不够高,要么就是汇聚的内容有点过于分散,所以就让他待在草稿箱里,或许有某一个瞬间我又能给他重新捞出来发出去?
说实话,即使是到此时此刻我还是没有特别明显的感知(或者是那种不情愿的动力)去总结这一整年,但是又觉得好像再拖下去也不是事,所以就在这里草草整理一下自己这一年的改变吧,供明年写总结的时候再进行参考(其实就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总体看来,我觉得 2023 年还是“在缓慢与挫折中进步”的,你说进步了到底有多少,反正是比 20222 年稍微更好一点,想到这一点我就有点无奈(甚至挺郁闷的)。相比之下最明显的感觉反而是我要在 2024 年跨入 30 岁了,说到 30 岁脑海中就不免跳出“三十而立”这个词语,我去问了下 AI 这个词是啥意思,他是这样回答我的。
“三十而立”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学习、成长和修养的总结。
“三十而立”在这里指的是人在三十岁时应该有所成就,能够独立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这个年龄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人在三十岁左右时应该达到的一种生活状态或成就水平,强调的是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大体看起来挺有道理,到达了 30 岁就需要有所成就,要能够独立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那不妨就从这几点分别开始总结吧!
写到这里才发现这篇文章的提纲终于出来了,这不就是我最熟悉的“真意识流想哪写哪手法”,除了对读者的体验不好以外,没啥大不了的。
Part 1,社会责任
说到社会责任我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场景就是在某一次的管理会上,公司的老板很郑重的说到“我们作为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其实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公司里 100 来号成员背后都是一个个的家庭,加起来都是上百号老百姓了”。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我而言,我在这一年承担了哪些社会责任吗?那就分别按照工作和生活拆开来写吧:
在工作部分:
- 工作中没有 PUA 团队伙伴,能够在团队成员 emo 的时候缓解大家的情绪,很好!
- 没有因为任何工作中的事情吃拿卡要,也没有因为采购相关的事情谋取私利,很好!
- 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如勤恳的老黄牛一样没有输出自己都不好意思说的产出,不错!
在生活部分:
- 看到那些插队,不遵守秩序的人也能勇于站出来喝止他们,超棒!
- 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如勤恳的老黄牛一样没有输出自己都不好意思说的产出,不错!
- 三月的时候考取了一个业余无线电执照,现在脑袋空空已经忘掉了所有的口令,一般般。

别的好像没有啥能想起来的事情了,总体而言还是和高中那会读罗永浩《我的奋斗》一样,没有成为一个恶心的中年人,也没有变得油腻起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以内没有让这个世界变得恶心了一点点。在朋友,家人,工作同伴需要我的时候,我都能够勇于站出来。
Part 2,家庭责任
在家庭责任这一 part 中,今年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成为了一名合法持证上岗的已婚男性。
但是坦白来说我一直不太清楚什么东西叫做家庭责任,脑袋空空的我的直觉答案就是“成为一个好的儿子,好的丈夫,好的父亲”,但是如果要扩展一下的话,就有点懵逼了。偷懒的我又去问了一下 AI,他说“家庭责任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一个负责任的家庭成员能够为家庭成员提供稳定和支持,促进家庭的健康发展。同时,家庭责任的履行也有助于个人在社会中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我想在家庭这一部分来说,我和蒋老师目前的感情状况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希望能够一直满意下去),在生活中蒋老师真的给我提供了很多情绪能量,在很多黑暗的情绪崩溃的夜晚,能够帮我一点点度过看到曙光。在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压力都能够得到充足的支持和缓解。
而在原生家庭这一部分,今年的最大感知就是爸妈老了,以及“我和我爸有些地方越来越像了(比如有时候会比较轴)”,每当我和我爸相处出现尴尬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这个小老头让我又爱又气,都 60 岁的人了为什么还是这么不讲道理(他可能也是这样想我的),坦白来说,在这一部分我还是没有什么好的思路去解决,可能需要在 2024 年继续研究一下(不过换个角度,可能这也是我爸妈在这个时候还是要继续忍让我继续成长的代价吧,感恩的心送给他们)。
讲道理我好像应该能够有一些什么新的方式和我爸妈进行一些更高的沟通交流,但是很多时候就还是会遇到那种“上一秒我觉得我爸还是固执己见不听我的建议和想法,下一秒觉得这个人已经六十岁了时间可太他妈残酷了”,不管怎么说,时间还是公平的,对吧。
Part 3,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体而言,我感觉这几年我自己的价值观都比较稳定。但是前几天在和蒋老师还有墙哥打电话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价值观上还是有一点细微的转变。

如果说在 16 年毕业到 21 年的时候,我总体的想法还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有点像是把精力放在做具体的事情上不求回报,不要过于关心或担忧自己的未来和结果,不要因为担心结果而影响自己做好事的决心和行动。我仔细的想了一下,虽然但是,在这种想法里还是会有一种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期待。
但在实际的工作与生活之中,其实还是会遇到一些让我无语或者反胃的场景。尽管我能保证自己尽可能不那么油腻,但是身边需要打交道的人之中总是有那些油腻的人。在这种时候,那种单纯的“善恶终有报”的期待总是会容易落空的,你不去恶心别人,但总是挡不住别人跳出来恶心你对吧(更何况你还没法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他们)。
而当把思路变成“让自己成为自己”之后,我觉得这就很有助于帮助自己去摆脱自己沉溺于自己创造的假象之中。简单来说,我不想在各种场景之中去反复纠结或者逃避了(从本质上来说,虚无的期待和对往昔的懊悔都属于逃避的一种吧),去纠结和我打交道的那些人到底是否诚信,是否表里如一,没有意义。他人完美与否并不会成为影响我的自我实现上的拼图。
当然,有一点需要谨记的,相比往年愿意给他人托付信任和期待(虽然很多人真的很不值得获得这种珍贵的信任),我觉得今年最需要注意的是“能够掌握把自己的选择变成对的”的能力(现在基本掌握了在早期判断事情中后期发展成功与否的能力),这种能力远比期待已有付出所能够换取的回报更有意义。
我不想再去纠结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东西没做好,我只想关注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做什么,而且我应该摆正心态没有拘束没有负担的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最终还是没有获得好的结果,我也能明白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都不能是他人或者我自己质疑自己给自己扣屎盆子的原因。
这里再次感谢生活中的各位家人与朋友,还有亲爱的蒋老师,能够明白这一点真的对当下的我很重要,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可能还需要三五年才能明白吧。
当然,在核心价值观这里,目前来说我应该和以往一样,善良,简单,可激怒。
Part 4,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
到了第四 part,很尴尬的说一句,我可能至今都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不那么的上心。当下的日子和状态能够让我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里,思考一些“有的没的”的经历对我应该是很宝贵的。
说到这里还是得感谢爸妈,能够给我一个可以暂时不用过于关心“月亮还是六便士”的选择题,没有过大的经济忧虑,没有过高的生活负担,能够专注于去漫无目的的思考宇宙和人生的意义(虽然思考了 30 年也没有思考出来啥高级的东西)。
有些时候我总是会回想起一个画面“小学的我有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爸把这一切归咎于我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花费了太多时间。书桌里我画的漫画和课外读物被毫无尊严地收走,女同学写给我还没来得及看的信被撕碎,沉默的书房里充满了倒在地上七零八碎的各种书本作业,沉默无助又叹气不止的我妈,以及角落里孤独的被又一次撕碎的我。我的旁边是被扯下来数据线和电源线的键盘鼠标和电脑主机,天花板上回荡的是“不好好读书你就想着玩电脑,你这一辈子与电脑无缘了”的评价定语”。
那时候的我如果有个属性卡,上面的评分等级估计就是个 B(我感觉其实也能上个 A- ,但达不到 S)。
并不是说我爸的教育方式不好,我也不是说要在 2023 年的总结里写篇小作文来讨伐我爸。我只是想描述一种巨大的荒诞感,就如同我前面所写的,还是得感谢我爸妈给我提供的生活环境,没有真的像他们所说的把我送到什么戒除网瘾学校里去。以至于我能在这里用一种奇怪荒诞的手法来描述,这种人到三十/感情顺利/事业稳定/按期结婚/同年买房/父母健在/身体健康,虽然也有烦恼和争吵的日子,真的还行。
很多次梦醒时分(就是睡觉到凌晨三四点忽然被一个梦惊醒)的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究竟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现在我的人生进展如何?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的进度到底走了多少?之前有走过哪些一定会到达 BE/HE 的分支剧情吗?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有想通。对于未来想要过上怎样的生活,我好像也没有想的特别清楚。我曾经尝试过和蒋老师,同事,朋友,同学,直属领导,公司老板,网友,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陌生网友等各种我想得起来或者已经忘掉的对象探讨这个问题,也得到过各种各样的答案,但这个问题回答的好不好只有自己才知道。
我对自己的洞察还是比较清楚的,那种世俗意义上的“人生赢家”不在我的 Roadmap 之中(能力有限我可能也到不了那一步),如果说把我剖析成一个由不同关键字组成的对象来说,我觉得还是这几个词:

前两组词以往的博客里写了很多就不在赘述了(熟悉我的朋友应该能够 get 到我的这个特质,用成语概括就是想成为守正出奇的人),今天想着重说明一下最后这个“要面子的人”的描述。
这个描述是我在和梁 sir (我现在公司的老板,虽然他不喜欢别人用“老板”这个词介绍他,但这个词确实可以一下子就让你明白他是谁)聊天的时候讲出来的,梁 sir 说他自己是一个“要面子”的人,正是因为要面子这件事,他才对自己的行为产出与习惯都有很高的要求(就是真的在职场与工作中非常的职业)。当时听到这个词我惊为天人,原来还有人这么自如的说自己要面子?
后来想了一下,好吧,我也是(虽然没有他那么 professional)。结合这几年的经历来看,我还是希望自己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上维持一个“体面、靠谱、值得信赖”的人设,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的产出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收益。
所以我也很反感那些在职场中只顾着向上管理,给老板提供情绪价值(原谅我这么说不太礼貌)的人获得超过我多的多收益的人(这里是代指啦,不仅仅是物质收益,也包括情绪收益)。
哈哈哈哈,但是想到自己去拍领导马屁,和领导分享八卦日常,把领导处成哥们闺蜜这些能力我是一丁点也都不具备也不想去钻营,我也就妥协了,认清了自己只能努力在专业程度上精进提升,在人机关系上认清我的小趴菜人设也就行了。
我估计对于地位和收益这方面的“茂盛的获得欲望”可能还得晚个三四年,所以可能还等再等等,到那会再看我有没有什么进一步的认知。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同事对我“真诚靠谱,值得信赖,不油腻”的评价,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对了!如果有领导在看这篇文章,我想说还是希望能给我涨薪的)。
最后
好啦,想一出是一出也写到了这里,大概 2023 年的总结就是这些。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和成就都是独一无二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在快到 30 岁时应该达到什么状态,更重要的其实还是对自己当下是否有足够的满意和幸福,以及是否在朝着目标稳步前进。

文章最后放一则蒋老师分享给我的故事,也送给大家祝大家在 2024 年都能做更好的自己,去相信,创造,信任,成长吧。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顺心而为。
前两天和一个干了十年的老员工聊天,还在说,之前想着都是怎么给公司省钱,公司准备裁人的时候是一点都不留情面,也是公司发展期间,严于律己,做个好人,吃拿卡要几乎没有,反而那些吃拿卡要的人,过的是有知有味,实在不行就离职走人,我说你也算想开了,但是错过就错过了,以后多争取点自身利益就好了。毕竟打工就是打工。
小团队里你恪尽职守他人越俎代庖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当团队里越来越多的人打着“透明工作”的旗号,开始人为制造“别人对我透明,我对别人不透明”的所谓影响力标杆的时候,这个味道就开始变了。
最终就是看你觉得是不是值得啦~
是我读过思想性与艺术性都最高的一篇年级总结是。责任,观点,基础,好像只有在思政课或是哲学课时才用到的关键词,出现在了一篇个人年终总结中,高大上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感觉只是糊弄SB的一句水话,,首先人是有动机性而且动机性很强的知道如何趋利避害的一种高等智人生物,做事情之前(之时)绝大多数都会掂量一下可能获得的后果;其次,只管付出,不管收,,那么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付出还能持久进行下去吗?早晚会有亏空的一天,,因为,因为人的本性,我觉得并不是“善”也无所谓“真”或“美”,人的本性就是“好吃懒做”或是中性的接近原始社会经济形式的弱肉强食,所以,许多好的行为,总要以道德或法律来约束。善有善报,这报还得自己主动去拿,,恶有恶报,这报基本上都是由别人来抢。
哈哈,我觉得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种说法大多时候都是自己鞭策自己的话语,但是如果用这种话慷他人之慨解旁人之囊,味就太冲了。
这是近期看到所有年终总结里面高度拔得最高的,你必然年年涨薪!
谢谢 Jeff,一起加油哇!
目前我还是推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阶段,不过估计到了四十可能就不那么容易被激怒了。
🤔 那等到了四十再说
很有启发的深度思考
谢谢
三观很正,加油!
一起加油!
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仔细研读您的文章,一直以为您是个女性。
谢谢(但是怪尴尬的)